作者簡介
李昌鈺
李昌鈺1938年生於中國江蘇省如皋縣一個富裕鹽商家庭。1949年前後,他隨母親和其他家人一同遷往臺灣,其父則在搭乘太平輪前往台灣時不幸遇難身亡。李昌鈺自言,父親的過世致使家道中落,促使他選擇投考公費的警校。國中就讀於強恕中學[2]。高中畢業後,參加大專聯考錄取分發至台灣省立海專航海科(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爾後,李考上中央警官學校,並前往就讀。
1960年於中央警官學校(現在的中央警察大學)取得警察科學學士學位,並於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工作;同年,他獲晉升為警長,成為中華民國臺灣史上最年輕的警長。
1964年,赴美國留學,並於1972年紐約市立大學約翰·傑伊學院刑事科學系取得學士學位。接著又先後取得紐約大學生物化學及分子化學碩士學位(1974年)和博士學位(1975年)。
李昌鈺現任美國康乃狄克州科學諮詢中心的榮譽主任(Chief Emeritus for Scientific Services),並且是紐海文大學法醫學的全職教授,尚協助該大學設立了「李昌鈺法醫學研究所」。在此之前,他曾擔任康乃狄克州公共安全委員、康乃狄克州法醫實驗室主任,和1979年至2000年的首席犯罪學專家。
李博士曾於美國各州與全球 17 個國家參與調查六千多起重大刑案,並經常到世界各地講學與培訓刑事偵察人員。此外,李博士還擔任10種刑事專業期刊的編輯,已撰寫出版約兩百篇學術論文與 20本學術著作,他偵辦過的許多刑案都成為國際法庭科學界與警界的教學範例。
他鑑識過幾個重大的案件,如JonBenét Ramsey命案、OJ·辛普森案、Laci Peterson謀殺案、美軍華裔士兵陳宇暉自殺案,甚至參與調查了美國司法上最疑點重重的兩件命案:甘迺迪總統被刺殺案及其胞弟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被刺案。
李與美國政治高層關係良好,與前總統柯林頓私交甚密,曾參與調查萊溫斯基事件,以及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後的鑑識工作。李也數度回台灣協助幾個重大刑案的鑑識,包括桃園縣縣長劉邦友血案、彭婉如命案、白曉燕命案、三一九槍擊事件等,最近為蘇建和案。
2006年李昌鈺獲選為Discovery頻道《台灣人物誌》的6名主角之1。
李昌鈺博士生平大事紀
* 1959年 中央瞥官學校(警官大學前身)畢業
* 1972年 紐約市立大學刑事科學系學士
* 1974年 紐約大學生物化學碩士
* 1975年 紐約大學生物化學博士
* 1975年 紐海文大學刑事科學助理教授
* 1978年 紐海文大學終身教授,並出任刑事科學系主任
* 1979年 出任康乃狄克州警政廳刑事化驗室主任兼首席鑑識專家
* 1998年 出任康州警政廳廳長
神探李昌鈺破案實錄
作者:李昌鈺 口述,鄧洪 整理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98/12/08
以精湛獨到的刑事偵查與鑑識技術享譽國際的李昌鈺博士(Dr. Henry Lee),因履破奇案而被新聞媒體冠上「當代福爾摩斯」、「物證鑑識大師」、「科學神探」與「犯罪剋星」等封號,在美國家喻戶曉,也是各國爭相聘請前往講學的專家,迄今已獲頒八百多個榮譽獎項,是一位從台灣走向全球的傳奇人物。
李博士曾於美國各州與全球其他十七個國家參與調查六千多起中大刑案,並經常到世界各地講學與培訓刑事偵查人員。此外,李博士還擔任十種刑事專業期刊的編輯,已撰寫出版約兩百篇學術論文與二十本學術著作,他偵辦過的許多刑案都成為國際法庭科學界與警界的教學範例。1998 年 7 月,李博士出任康乃狄克州警政廳廳長,是美國警界職位最高的亞裔人士。
本書主要以數件難以定罪的神祕凶殺案貫穿全書,這些凶案都缺乏直接人證或嫌犯認罪的自供,李博士卻憑其精湛的刑事鑑定功力,偵破案件,將嫌犯繩之以法,或讓嫌犯無罪開釋,十足彰顯科學辦案的重要,並展現他偵破刑案的傑出成就。更難能可貴的是,李博士除了在本書中敘述了許多實際偵辦刑案的技巧與方法之外,也細訴他與家人在困境中奮鬥成長及其為人處世的精華錄,十分有勵志的價值,絕非一般偵探推理書刊所能及。
鄧洪
美國加州洛杉機執業律師。曾就讀深圳大學英語系,美國加州北嶺州立大學新聞系,在英文《洛杉機時報》與中文《國際日報》、《世界日報》等媒體單任記者多年。獲加州惠提爾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與加州律師執照,目前為美國聯邦法院與加州法院的出庭律師,專精刑事辯護與人事傷害等案件。
讓證據說話:神探李昌鈺破案實錄2
作者:李昌鈺,劉永毅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2000/08/30
雖然當福爾摩斯是難了些,但只要具有觀察和邏輯推理能力、客觀態度、科學精神,當個李昌鈺是沒問題的。
刑事偵查工作,最怕的是存著既定的想法,認定一個方向,一頭就栽進去,完全不顧其他浮現出來的證據,只是主觀地朝著既定的方向發展,不考慮其他的可能性。這種辦案的態度被稱為「管見」,英文是「像隧道似的眼光」。想想看,如果一個人的眼光、注意力像隧道一樣,只有直通通的一條,那看出去的地方也只有一小塊,旁邊的東西全都看不到。
在李昌鈺破案實錄中,李昌鈺除了自述當初走上這條路的心路歷程外,也對辦案人員應有的態度與智識,提供了專業的見解。
對於有心步上辦案之路的人來說,本書可說是一個容易閱讀,又兼具專業知識的指南。對一般普羅大眾來說,李博士所強調的觀察、邏輯等習慣,以及他所謂的贏家哲學,不也是於工作、生活上皆須要的實用技巧嗎?
偵辦刑事案件就像一張桌子,四隻桌腳都非常重要,不管桌面怎麼漂亮,如果桌腳不穩,再好的材料也無法造就一張有用的桌子。「桌腳破案」理論的四隻桌腳就是:「現場」、「物證」、「人證」和「運氣」。──李昌鈺
楔子 我的台灣情
婚後,我和妙娟在通化街靠基隆路附近買了一間小房子。每次淹水,我們都先把床墊堆在衣櫃上,再把床堆到床墊上,我們再爬到床上,如果水勢不止,我們就只好連床都放棄。
第一章 天使隕落雪夜──選美小皇后瓊白蕊命案
瓊白蕊死於何種外力,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如果她是被繩索勒死,死因為「他殺」是無庸置疑;但如果她死於頭部重擊,「意外死亡」也就不無可能。
第二章 香消玉殞異鄉──百慕達美少女命案
現場照相,我們通常叫作交叉投射,其方式是要從四個角度──左邊、右邊、頭部、腳部來拍照,有時要從前、後、左、右、上、下六個角度拍照,這樣將來重建現場也比較容易。此外筆記也非常重要,因為很多東西,譬如在現場所聞到的氣味是無法用照相表現出來的。
第三章 警察殺人──夏威夷麥西森殺妻案
「李氏血跡鑑定速成法」是我以紅墨水代血,模擬外力重擊身體時產生的血跡噴濺痕的絕技。這套速成法一施展出來,不要十分鐘,原來對所謂「血跡型態跡證」完全不懂的陪審團馬上就有概念。每次我施出此招,對方律師常隨著紛飛的紅墨水而臉色大變。
第四章 新貴猝死,政海起波濤──前白宮助理顧問佛斯特自殺疑案
再仔細檢驗葵瓜子殼的成分, 是天然、沒有添加鹽及調味品的健康食品,我有了一個想法:這個葵瓜子不是福斯特嗑的,而是老鼠嗑的。這隻老鼠在住進這臨時避難所時,沒忘記隨身帶著自己的零食──葵瓜子。
劉永毅
自由撰稿作家。現居台北縣永和市。
- Oct 16 Sun 2016 09:45
《李昌鈺》作品 (2本)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